官方公告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大纲

来源:原创 作者:导游证雷大大 2022/08/04 12:00:05 1740人看过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大纲《导游知识专题》

 

—、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时事政策与法律法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进程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传统文化艺术、宗教哲学、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武术文化、陶瓷文化、珠宝玉石文化,以及中医学、游客心理与服务、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等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述题四种题型。其中,判断题30题(每题0.5分,共15分)、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简述题3题(每题5分,共15分)。

 

三、考试内容

(一)时事政策与法律法规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国内外重要时事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文化和旅游业相关方针政策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对旅行社、导游、旅游者法律制度以及旅游合同纠纷和侵权纠纷法律制度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时事政策

了解:2021年10月以来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要的时事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内容。

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相关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二十三部门《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旅行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的具体要求。

掌握:党的十九大主题以及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任务要求的相关内容;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

 

(2)法律法规

①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关于总则的规定。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机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机构的规定。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关于罪行和处罚的规定。

 

②英雄烈士保护法律制度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烈士历史功勋的规定。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法律地位、纪念缅怀英雄烈士活动、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烈士褒扬和遗属抚恤的规定。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法律保护及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

 

③宗教事务法律制度

了解:《宗教事务条例》关于总则及宗教团体的规定。

熟悉:《宗教事务条例》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活动的规定。

掌握:《宗教事务条例》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④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突发事件界定、种类和级别的规定。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总则、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规定。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规定。

 

⑤旅行社与市场信用管理法律制度

了解:《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关于旅行社及分社、服务网点的设立与变更,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范围,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失信主体的管理措施。

熟悉:《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关于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存取与使用,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对失信主体认定。

掌握:旅行社的经营规范,旅行社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包价旅游服务合同的相关法律制度。

 

⑥导游领队法律制度

了解:导游执业许可制度。

熟悉:导游从事领队服务的条件,导游执业保障与激励制度。

掌握:导游的权利和义务,导游执业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导游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主要行为,以及相关法律制度。

 

⑦旅游者法律制度

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熟悉:旅游者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的主要行为,以及记录的信息内容、评审、申辩、动态管理制度,旅游者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处罚制度。

掌握:旅游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⑧旅游纠纷法律制度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包价旅游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包价旅游合同的违约类型和侵权纠纷的类型,旅游纠纷的解决途径。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合同的效力与合同的履行,合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承担方式;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经营规范及电子商务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关于旅游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的承担,防止损失扩大义务的规定;关于监护人、用人单位责任,宾馆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高度危险活动损害责任的规定。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进程中创造的伟大成就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进程中创造伟大成就的掌握程度,以提高导游的政治站位和历史文化素养,坚定导游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考试范围

(1)熟悉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取得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包括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等。

(2)掌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教、对外关系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抗美援朝、三大改造、西藏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线”建设、大国外交、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回归、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等科技成就,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建设成就。

 

(三)传统文化艺术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国戏剧戏曲的特点、主要剧种、分布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中国戏剧戏曲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戏剧戏曲现存的主要剧种。

熟悉:元曲四大家、京剧的产生、发展及特点,黄梅戏、豫剧、昆剧、越剧、粤剧、秦腔、吕剧、川剧、汉剧、沪剧、晋剧、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藏戏、评剧、话剧特点及主要演员和剧目。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四大名旦”的有关知识,京剧角色种类、脸谱的象征意义、“四功五法”的概念,中国主要地方剧种产生的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中国书法

了解:汉字书体及其演变。

熟悉:中国书法的特色和欣赏方法。

掌握: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著名作品。

(3)中国绘画

了解:西方油画简史及中西方绘画差异。

熟悉:中国绘画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基本技法和名家名作,如“元四家”,“吴门画派”(“明四家”),清“四僧”和“四王”,“扬州八怪”“海上画派”“岭南画派”,20世纪“传统派”“中西融合派”“江苏画派”“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四)哲学、宗教与民族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主要宗教派别(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重要人物和事件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等基本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周易》、“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杨朱学派、稷下学派等流派。

熟悉:墨家、兵家、法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道家老子思想。

掌握: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事物和现象,“五行”所代表的物质元素及其相生、相克关系,孔子、孟子思想和儒家学派四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的核心要点,庄子思想。

(2)中国佛教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八戒”、“十戒”、“具足戒”、度牒、僧服与饮食制度、寺院制度的内容和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出家制度,以及佛教对汉语、文学和古代艺术的影响。

熟悉:佛教传入中国的三条路线和所形成的三大系;佛教“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要义;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五戒”的含义;“纳衣”、喇嘛装所属僧别;“十方丛林”和“子孙院”的区别;佛教对格律诗(包括词)形式,对山水诗、禅意诗、志怪小说、神魔小说和说唱文学,对佛塔建筑、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的影响。

掌握:佛教完成中国化过程的标志,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创派人、祖庭,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名称、格鲁派创立人,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西双版纳地区的两派名称及其主张,藏传佛教各派别名及取名的因由,佛教“三法印”的内容、大藏经的组成,以及对汉语词汇、句序、声韵、四声影响的典型例证。

(3)道教

了解:道教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道教神学的创世思想、重己贵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有无双遣、心道相通的认知观(悟道观),《中华道藏》的价值,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与道教的服食,以及道教对政权更迭、政治制度、社会伦理、节日、禁忌、风俗、音乐等的影响。

熟悉:道教的创立人、创教时间、地点;“太平道”“新天师道”“茅山上清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五斗米道”(“天师道”)等教派的创派人、创立时代;道教产生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

掌握: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道教的根本信仰与最高目标;唐代至北宋、金、元、明历代所编道藏的名称与价值;道教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道教人士在中医医学方面著名的人物与成就;道教对二十八宿和北斗星的测定绘图、珠算之法、平面成像、凸透镜原理的发现,对水法炼铜技术、计时秤漏、飞行机械发明等做出的贡献;在四大发明中对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发明的贡献;有关道教内容的著名小说和道教对唐代著名诗人、词牌名称、永乐宫绘画、晋祠雕塑和民间习俗的影响。

4)中国基督教

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一般情况及其教义的一般内容。

熟悉: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派别、名称,其第二、第三、第四次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教派,基督教“三位一体”信条、上帝创世说、赎罪说、末日审判说,《圣经》的含义,旧约、新约的由来及其包括的主要内容。

掌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原则。

(5)中国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在中国的教派,伊斯兰教教义的一般内容,伊斯兰教经典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古兰经》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圣训》的基础知识。

熟悉:一般认为的伊斯兰教传入时间、传入路线,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的名称和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及“五功”的概念。

掌握: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情况。

(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熟悉: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和民俗文化特征。

掌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

 

(五)建筑文化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和著名代表性建筑,中国内地近现代建筑的著名代表范例和港澳台地区现代建筑的代表范例,外国建筑文化概况,外国古代、中世纪、近现代建筑的著名代表范例,中西古代建筑艺术特征的对比等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中国建筑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总体特征,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熟悉:中国近现代建筑主要类型及典型范例,著名外国古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范例,对比中西方古建筑艺术特征。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其著名范例。如:住宅与聚落(邑),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礼制建筑,宗教建筑,商业、手工业建筑,文教及娱乐建筑,园林与风景建筑,市政建筑,军事防御性建筑,水利工程,地标建筑,小品建筑等。

 

(六)饮食文化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相关知识,酒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及其内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饮食文化

了解:饮食文化概论,世界饮食文化的三大流派。

2)中国饮食文化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简史,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与哲学、政治的关系,酒的起源和发展,茶的起源,古代烹饪典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

熟悉:中国传统烹饪原料、工具、餐具和饮食流派,中国传统饮食产品,食制、礼制与饮食、饮食与习俗及欣赏方法,饮食养生文化,酒的功用,茶的功用,制茶的基本工艺和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西方饮食文化发展简史。

掌握:中国酒文化的核心意义,茶文化的精髓,中国名酒与名茶的品种。

 

(七)武术文化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主要流派,以及国内外武术赛事活动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熟悉: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

掌握: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定义。

(2)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国武术文化蕴含的意义。

熟悉: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伦理思想。

(3)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及鉴赏

熟悉:中国武术主要流派及其技击特征。

掌握:少林、武当等武术流派的差异。

(4)现代武术主要赛事

了解:国内外主要武术赛事。

 

(八)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

熟悉:中国传统医学的定义、起源、发展简史。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著作、医学家或作者、内容和成就,金元时期的“四大家”医学流派。

(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特点

了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熟悉: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四季变化理论。

掌握: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四季变化等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的基本特点以及治未病(预防)思想。

(3)中医常用治疗手段

掌握:中医常用治疗手段及其所医治的疾病。

(4)中药基本知识介绍

了解:中药的概念。

熟悉:中药的“四气”、功效分类、药疗原理。

掌握:部分常用中成药及其名称、功用主治。

 

(九)陶瓷文化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文化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景德镇传统名瓷与艺术特点,紫砂陶器的起源、特色、功能、艺术成就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著名窑场,陶器、瓷器的介绍、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中国陶瓷概述

熟悉:中国陶瓷历史演进的简单过程:中国是瓷的故乡,商代烧成原始青瓷,东汉烧成真正意义上的瓷器,魏晋南北朝南方烧成青瓷、北方烧成白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的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元明清三代景德镇形成中国制瓷中心。

掌握:中国的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中国陶瓷艺术对其他文化的影响,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

(2)景德镇瓷器鉴赏

了解:景德镇四大名瓷。

熟悉:景德镇颜色釉瓷。

掌握: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薄胎瓷的概念、发展史、特点、意义。

(3)宜兴紫砂陶器鉴赏

了解:宜兴紫砂陶器的含义和发展简史。

熟悉:紫砂具备的工艺性能(理趣、艺术表现空间)。

掌握:紫砂壶的功能、紫砂材质的特点。

(4)其他名窑瓷器鉴赏

熟悉:重点窑口(龙泉窑、越窑、宋官窑、汝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建窑、德化窑、石湾窑、长沙窑、介休窑、当阳窑等)分布区域及烧造的起讫年代、特点和意义。

掌握:唐三彩陶窑的烧造历史及其工艺、艺术特点。

(5)瓷器鉴别与选购

了解:仿制瓷器的历史。

熟悉: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

掌握:选购瓷器的方法。

 

(十)珠宝玉石文化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艺术与特色欣赏、加工与销售市场,以及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品种评价与质量鉴别等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珠宝玉石的概念。

熟悉:珠宝玉石的分类。

(2)珠宝玉石的收藏

了解:珠宝玉石收藏的意义。

熟悉:儒家文化赋予玉的内涵。

掌握:中西方对珠宝玉石在人的诞生月份和结婚若干周年纪念时所赋予的名称及象征意义,世界上被定为“国石”以及公认的“五大硬通货”的珠宝玉石。

(3)珠宝玉石的鉴赏

了解:珠宝玉石真伪鉴定的方法。

熟悉:珠宝玉石欣赏的要点、基本方法。

掌握:珠宝玉石中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海蓝宝石、金绿宝石、珍珠、琥珀、翡翠、欧泊等的基本特征、品种与评价、鉴别的方法。

 

(十一)游客心理与服务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旅游过程中与游客沟通的基本原则、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旅游活动不同阶段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接待技巧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游客心理特征

熟悉:影响游客旅游心理因素的四个方面(旅游动机、知觉、态度、人格),游客的心理特点。

掌握:游客的六大旅游动机、旅游物体知觉的四大客观因素和五大主观因素;旅游社会知觉的四个方面以及对“晕轮效应”“期望效应”的解释;旅游态度的三大组成成分、改变旅游态度的三大基本方法;游客人格的六大种类;由游客心理特点决定的四种类型的人。

(2)客我交往中的心理服务技巧

了解:旅游服务的双重性。

熟悉:旅游活动中游客和导游交往的特点,旅游心理服务的技巧。掌握:游客和导游交往的特殊性,游客和导游语言沟通的原则,旅游服务中讲究的语言措辞及其注意事项。

(3)不同地区的游客心理及接待技巧

了解:中国各地游客和主要客源国游客的个性特征及主要特点。熟悉:接待中国各地游客、主要客源国游客时应注意的事项。

(4)游客投诉心理及处理

了解:游客投诉的原因。

熟悉:游客投诉的心理。

掌握:处理投诉的原则和程序。

(5)旅游突发事件的处理

了解:旅游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熟悉: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应对办法。

掌握:旅游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火灾事故、中暑、溺水、骨折、食物中毒、高原反应、突发疫情等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十二)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1.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资源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2.考试范围

(1)自然旅游资源

①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了解:熔岩地貌的类型和火山的种类,岩溶地貌的主要类型,“鬼城”的主要分布地区和鸣沙现象发生的地区。

熟悉:花岗岩景观的主要特征与中国主要花岗岩山地;流纹岩山地的景观特征与中国流纹岩典型山地;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主要特征和中国著名的火山地貌代表及著名的火山群代表;中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地区和著名的岩溶地貌分类;丹霞地貌的特征和中国著名的丹霞地貌;风蚀地貌和雅丹地貌景观的形态特征及中国主要鸣沙地。

掌握:花岗岩山地和石块景观、流纹岩山地景观形成的原因及熔岩洞与岩溶洞形成机理的差别;锥状火山、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独特的景观特征;岩溶地貌不同类别所形成景观的差别与成因;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形成“鬼城”的必备条件和构成风蚀地貌与雅丹地貌的不同及产生沙鸣现象的几种说法。

 

②水景景观资源

了解:地热水与温泉的区别和世界涌潮的主要发生地。

熟悉:泉的类型、门类及世界和中国涌泉与喷泉分布的著名地区,温泉的类型和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湖汐景观的形态特征。

掌握:喷泉与涌泉的异同及其不同的成因,温泉形成的原因及中国著名温泉,瀑布形成的四大原因以及中国和世界代表性瀑布,潮汐景观形成的原因和中国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原因,地表水体呈现不同色彩的成因,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水景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③大气物理现象

了解:蜃景、霞与虹的概念,中国大气物理现象所形成的著名景观及其所在地。

熟悉:中国云海、云瀑、霞景观与虹景观的主要特征,佛光形成的环境,蜃景的类型,极光的类型与景观特征。

掌握:云海、云瀑的主要区别与成因,其中黄山云海、云瀑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成因;霞与虹发生的时间、形成的原因及其同未来天气的关系;佛光形成的原因,其中峨眉山出现佛光频率最高的原因;“上现蜃景”“下现蜃景”“侧现蜃景”出现的条件和原因,其中“蓬莱仙境”出现蜃景频率高的原因;极光现象的本质、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其中中国出现极光、“白夜”现象的地方与其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主要原因。

 

(2)人文旅游资源

了解:人文景观的概念。

熟悉:人文景观的类型。

掌握:人文景观的特点。

 

(3)世界遗产资源

①物质遗产

了解:世界遗产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

熟悉:世界遗产的类型。

掌握:中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及其类型。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中国在不同时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情况。

熟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评定标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区别。

掌握:中国迄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知识》

 

—、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汉字、旅游文学知识和作品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以及导游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三、考试内容

(一)汉字及其文化知识

1.汉字基础知识

了解:语言、文字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关系;汉字的定义、名称的演变、性质、特点,汉字的起源与形成。

熟悉:汉字形体演变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其内容,包括甲骨文的文字特点、文字系统特点以及内容归类举例;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不同种类汉字形体的特点;七种形体汉字相关石刻、书法艺术等代表作。

掌握:“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及其代表性汉字分析。

 

2.汉字在导游工作中的应用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通行规范汉字、公共场所设施用字,以及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的相关规定;旅游景区牌匾、楹联、碑铭、题刻等汉字书法景观中汉字的艺术变化,如蕴含特定文化含义的古今题刻、艺术性“错别字”等;旅游景区繁体字的认读。

熟悉:旅游景区楹联、碑铭、题刻等汉字的七种形体并能够辨认,汉字形体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汉字结构特点产生的联边、析字、图示等修辞手法在导游讲解中的应用。

掌握:导游工作中常见的难读和易误读汉字。

 

(二)旅游解说、导游语言与导游词

1.旅游解说

熟悉:旅游解说的含义与分类,旅游景区解说的狭义与广义分类。

2.导游语言

熟悉:导游交际特点,导游语言分类。

3.导游词

熟悉:导游词内容角度(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语体角度(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类;自然景观导游词相关讲解方法,如描绘、叙述、衍释发挥等,能够分析相关导游词案例;人文景观导游词知识性特征、传递知识的原则与讲解要点,相关讲解方法,如本体阐释、相关征引等,能够分析相关导游词案例。

掌握:书面导游词特点,如发生方式笔头化、交际方式间接化、语言规范化、现场感强、运用场合多样化等;书面导游词口语化转变技巧;导游词表达基本要求,如主次主题的挖掘与深化、材料数据的可靠与准确(材料的明引和暗引以及意引等引用手法、自然与文化数据的数概和换算手法)、讲解章法的顺序与条理(逻辑顺序与总分结构顺序)等;导游词表达艺术,包括相关修辞艺术、讲解艺术、篇章艺术等。

 

(三)旅游文学

1.旅游文学知识

了解:旅游文学的产生;旅游文学,如诗词、游记、楹联、碑铭的主要发展阶段。

熟悉:旅游文学基础知识;旅游文学特征,如政治性、审美性、知识性等;旅游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2.旅游文学的作用

掌握:旅游文学在导游工作中的审美、认识、教育、宣传以及对旅游的发展与开发作用等。

 

(四)诗词、游记、楹联、碑铭作品选

1.了解

1)诗词

盘山道中(明•朱之蕃)

题云冈石窟寺(唐•宋昱)

游悬空寺(清•邓克劭)

青冢(清•王循)

长相思(当代•鲁歌)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游肇庆七星岩(当代•叶剑英)

人月圆•泛大理海子(明•杨慎)

贵阳甲秀楼(明•江东之)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唐•李白)

华山(宋•寇準)

 

2)游记

沧浪亭记(节选)(宋•苏舜钦)

 

3)楹联

孟姜女庙联(宋•文天祥)

内蒙古呼和浩特长白书院联(清•薛时雨)

题太阳岛、松花江联(当代•门奎)

寒山寺联(清•邹福保)

少林寺寺外门石柱联(佚名)

庐山五老峰联(佚名)

庐山简寂观联(明•李渔)

广州陶陶居酒家联(佚名)

桂林独秀峰联(清•廖鸿熙)

郑成功纪念馆联(现代•郭沫若)

武夷山一览台联(佚名)

贵阳甲秀楼联(清•刘蕴良)

天水麦积山石窟联(清•叶昌炽)

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佚名)

说园联(清•王树相)

 

4)碑铭

颐和园金牛铭(清•爱新觉罗•弘历)

碣石刻石(秦•李斯)

 

2.熟悉

1)诗词

天坛松月(清•戴梓)

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原韵(清•爱新觉罗•弘历)

泊秦淮(唐•杜牧)

灵隐寺(唐•宋之问)

钱塘观潮(清•施闰章)

大明湖(宋•曾巩)

嵩山(明•顾炎武)

龙门山色(明•吕维祺)

山行(唐•杜牧)

滇海曲(其一)(明•杨慎)

夜入瞿塘峡(唐•白居易)

苏幕遮•青海湖(当代•乐时鸣)

 

2)游记

冷泉亭记(唐•白居易)

游太华山日记(节选)(明•徐弘祖)

 

3)楹联

题写长城联(当代•罗哲文)

题千山景物联(当代•尚文化)

莫愁湖联(清•彭玉麟)

题南京长江大桥联(当代•窦天语)

孔府大门联(清•纪旳)

衡山南天门牌坊联(佚名)

题武陵源联(当代•刘新明)

海角天涯胜迹联(当代•李求真)

滇池大观楼联(清•孙髯)

成都杜甫草堂联(清•顾复初)

都江堰联(佚名)

题九寨沟联(当代•侯正荣)

题长江三峡联(当代•魏建国)

华山玉泉院联(清•严长明)

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联(当代•宗学义)

新界长山古寺联(佚名)

妈祖阁联(佚名)

台北市武圣庙联(清•王凯泰)

郑成功庙联(清•唐景鬆)

 

4)碑铭

九成台铭(宋•苏轼)

复水月洞铭并序(宋•范成大)

 

3.掌握

1)诗词

御花园花朝(清•爱新觉罗•弘历)

颐和园(清•爱新觉罗•溥杰)

登万里长城(清•康有为)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汉•曹操)

浪淘沙•北戴河(当代•毛泽东)

长白山(清•吴兆骞)

豫园新咏(现代•陈诏)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枫桥夜泊(唐•张继)

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望岳(唐•杜甫)

黄鹤楼(唐•崔颗)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登岳阳楼(唐•杜甫)

望洞庭(唐•刘禹锡)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唐•李白)

登庐山(当代•毛泽东)

送桂州严大夫(唐•韩愈)

独秀山(唐•张固)

五指参天(明•丘浚)

滇海曲(其二)(明•杨慎)

石林(当代•赵朴初)

黄果树庙壁题诗(佚名)

蜀相(唐•杜甫)

乐山大佛(当代•乐时鸣)

九寨沟风景区(当代•熊克威)

过始皇墓(唐•王维)

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

敦煌二十咏(选一)

(佚名)访莫高窟(当代•吴丈蜀)

瑶池(唐•李商隐)

 

2)游记

三峡•巫峡(节选)

(北魏•郦道元)

 

3)楹联

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当代•陈谦)

故宫太和门联(佚名)

颐和园仁寿殿联(清•爱新觉罗•弘历)

长城居庸关联(清•萧诗)

长城山海关联(佚名)

晋祠门联(清•刘大鹏)

应县木塔联(佚名)

沈阳故宫衍庆宫联(清•阮元)

吉林北山玉皇阁联(清•成多禄)

镜泊湖望湖亭联(佚名)

豫园卷雨楼联(佚名)

中山陵联(当代•汪尔驹)

西湖三潭印月联(清•程云俶)

杭州灵隐寺联(元•赵孟頫)

大明湖小沧浪园联(清•刘凤诰)

泰山南天门联(佚名)

黄鹤楼联(清•萨迎阿)

岳阳楼联(清•窦塀撰清•何绍基书)

黄山九龙瀑联(佚名)

广州镇海楼联(清•彭玉麟)

漳州开元寺书舍联(宋•朱熹)

龙隐洞联(清•刘德宜)

雷琼道大堂联(佚名)

洱海联(近代•赵藩)

蝴蝶泉联(当代•彭祜)

丽江玉泉公园得月楼联(当代•郭沫若)

黄果树瀑布联(佚名)

成都武侯祠联(近代•赵藩)

华清池联(清•杨颐)

题黄帝陵联(当代•姜园宪)

 

4)碑铭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当代•毛泽东)

秦二十八年泰山刻石文(秦•李斯)

大唐中兴颂(唐•元结)

 

 

 

 

 

2022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大纲《外语》

 

—、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外语的语言水平,以及运用外语进行导游服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包括词汇翻译题(汉译外)、段落翻译题(汉译外)、旅游应用文写作题(外语撰写)、导游词创作题(外语撰写)。其中,词汇翻译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段落翻译题5题(每题5分,共25分)、旅游应用文写作题1题(15分)、导游词创作题1题(3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词汇表达

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词的外语表达及外语中出现的新词汇。

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生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政策法规常用词汇的外语表达。

掌握:4000个以上外语词汇及其基本搭配;熟练使用与日常生活、旅游活动相关的外语词汇。

 

(二)段落翻译

了解:议论性文体的翻译,如对某种现象的议论。

熟悉:解释性文体的翻译,如对某种现象的解释。

掌握:描述性文体的稲译,如对生活场景、文化现象、景区景点、大型活动等的描述;基本的翻译技巧,能够完成一般难度的汉译外段落(50~80汉字/段)的翻译。

翻译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的错译、漏译;译文通顺,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用词正确,无明显语法错误。

 

(三)旅游应用文写作

了解:外语应用文写作。

熟悉:外语应用文书面表达技巧。

掌握:导游工作中常用外语旅游应用文的写作,包括电子邮件、通知、各种信函(邀请、预订、确认、感谢、申请、咨询等)、情况或工作汇报、投诉及回函、产品推介等。

写作要求行文流畅、格式正确、用词准确,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

 

(四)导游词创作

了解:外语导游词写作特点。

熟悉:外语导游词的表达形式。

掌握:外语导游词的撰写技巧,能够就中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某一个专题撰写一篇400-600字的外语导游词,如某个景点景区、历史遗址、习俗节庆、建筑园林、饮食烹饪、茶叶酒品等。

创作要求语言规范、表达得体,符合导游语言要求及表达习惯;内容切题、条理清楚,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四、考试范围

1.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时事和重大事件;中国及国际旅游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2.中国的基本国情、国策;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

3.导游的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导游的权利和义务,导游服务规范和业务流程,导游管理的相关规定。

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文明行为规范,导游引导文明旅游规范,旅游安全管理相关规定,旅游投诉的处理,旅游特殊情况的应对及处理。

5.中国人日常生活:教育状况、医疗保健、社会保障、文体活动、婚姻家庭、养老服务、旅游休闲、生活水平等。

6.中国历史概要;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7.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概况:中国戏剧戏曲的特点、主要剧种、分布地区,著名的传统剧目,角色种类、脸谱的象征意义,著名演员等;中国绘画、书法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著名绘画书法作品及其欣赏。“书画同源”说,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比较分析等。

8.中国宗教文化概况: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基本知识。

9.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况,地域分布,主要传统习俗、节庆活动。

10.中国建筑文化: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况、地域特征、主要类型。住宅建筑、宫殿建筑、庙祠建筑、宗教建筑、古代水利工程、防御型建筑的结构、类型及著名范例。比较分析中外建筑的不同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布局与手法,比较分析中外园林的不同风格。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著名代表范例。中外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特征上的相异及其文化比较。

1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游诗词、游记、楹联、碑铭等的名家名作。

12.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烹饪原料、工具和餐具、烹调技艺、养生、风味流派;主要的菜系及其特色和区域分布;古代有关烹饪的典籍;中国传统食文化的食治、食疗;中外餐饮文化的差异。

13.中国酒文化、茶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的名酒名茶及其产地分布,基本的酿酒制茶工艺和发展的历史。

14.中国武术:产生与发展概况;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中外武术主要赛事活动等。

15.中医学的基本知识:起源、形成发展简史;传统中医学的名医名著;中药基本知识。

16.陶瓷文化:发展历史、文化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不同历史朝代的著名窑场,陶器、瓷器的介绍;名瓷的种类、特色、功能、艺术成就;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等。

17.珠宝玉石文化:珠宝玉石的分类、品种、加工,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赏析等;传统文化赋予珠宝玉石的内涵、象征意义等。

18.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概况:主要地质地貌景观、水景景观、大气物理现象等的审美特征和科学成因;人文景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况;国外著名旅游景区(点)的概况;《世界遗产名录》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项目及其类型。

1659586614gNAX.png